首 页
|
基地概况
|
制度章程
|
科研团队
|
人才培养
|
科研成果
|
科研奖励
|
文档资料
中心简介
|
中心主任
|
组织架构
教育部文件
|
学校文件
|
中心制度
跨/新世纪人才
|
长白山学者
|
仿吾特聘教授/学者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研究辅助人员
博士后
|
博士生
|
硕士生
科研项目
|
学术著作
|
学术论文
国家级
|
部委级
|
省级
|
其他
图书资料
|
电子文档
“西方文明史学术座谈会”成功举行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
2019-05-05
阅读次数:
2019年4月24日,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世界中古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西方文明史学术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邀请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刘北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孟广林教授。世界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晋新主持会议。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赵轶峰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张广翔教授、世界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王云龙教授、张晓华教授、周巩固教授、唐科教授、朱君杙副教授、唐艳凤副教授、赵博文老师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数十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旁听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刘北成教授从此次座谈会的名称进行探析,指出对“西方”“文明”两个概念的界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与会老师就“文明”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赵轶峰教授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梳理了“亚洲”概念在中国的源流和发展脉络。“亚洲”这一概念是明末天主教会士利玛窦等人引进,到清末时,由于时局影响开始凸显出来。张晓华教授文明史的时间角度出发,指出以往对西方文明源头的关注点主要在古典时期,较少注意到希腊古典文明之前的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等更早时段的文明成果。而这一时期的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色彩,对后世文明有着重要影响。王晋新教授认为,要进一步对文明的范畴、谱系和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认识。在考察一个文明演变时,也需要分辨出该文明的来源和本体。
之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当下国内学界在文明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刘北成教授认为当下在研究文明史中面临着这样的危险:总是在区分“我”和他们。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发展中,构建出了一套自我认同的价值概念。学术界在研究文明史过程中面对如何体认自己、如何看待世界、能否使用简单的两分法看待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话语、观念的适用性。赵轶峰教授也指出,民族国家的概念来自于西方,是在其自身实践和理念发展中形成的。西方经常使用这一概念试图在其他地方建立起与西方相似的社会结构,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审慎对待西方的术语体系和方法。赵轶峰教授认为,对立式界定文明的方法不可取,在考察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中,需要从共性上思考历史的现象,而非凸显各个地区的独特性和之间的差异。张广翔教授分析道,俄国在近代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强调自己的独特性,界定自己的身份,一方面也吸收外来文明,处于一种矛盾中。孟广林教授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释了对文明史研究的认识,认为需要谨慎对待后现代思潮。
此次座谈会充分体现了诸位学者丰富的史学知识、理论素养。他们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对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拓宽了与会青年教师、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推动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附件:
相关公告: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电话:(0431)85099591 E-mail:sjwms@nenu.edu.c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