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区域国别学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院长,吉林省高级专家。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讲义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现为《外国问题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史学理论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教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历史学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一流学科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日本思想史》(日本)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数部,主持各类中外研究项目多项,论著获教育部第七、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获奖情况:
2004-07-01 长春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三等奖
2004-10-01 东北师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2007-12-01 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04-11-01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2004-12-20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4-06-13 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3-03-22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07-12-01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2010-12-01 吉林省社科联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2010-12-01 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07-02-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2010-03-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1995-12-01 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著作一等奖 一等奖
2002-11-01 第三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一等奖
第四届“日本思想文化”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二等奖
2023-04-01 吉林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2-12-31 第十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2-01-01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2022-01-01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0-12-28 第九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0-12-10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一等奖
2018-10-15 第八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8-08-26 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7-06-01 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6-08-18 长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5-12-01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1995-11-01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科研信息
项目:
1. 抗美援朝战争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专项项目,2023年
2. 中国历史研究院学者工作室项目,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21年
3. 东亚世界与“新文明体系”的形成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20年
4. 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处之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2018年
5. “学术戍边”与中朝韩关系研判,中央其它部委规划项目教育部其他司局,2017年
6. 2015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政府委托项目中央其它部门委托项目,2015年
7. 东亚史上的“落差—稳定”结构与区域走向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2015年
8. 东亚世界的形成、重组与未来走向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012年
9. 东亚“华夷秩序“的自解体内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08年
10. 教: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点项目——历史学,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
11. 东亚区域思维模式与国际关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年
12. 区域文明及其互动关系问题(创新),校内行动计划建设项目,2007年
13. 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年
14. 中国历史文化学原典导读,校内项目,2003年
15. 中国历史文化原典导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3年
16. 徂徕学派的“人情论”与日本早期近代化—从“脱儒入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
专著:
1. 学理日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2. 从“道理”到“物理”——日本近世以来“化道为术”之格致过程,台大高研院,2020年
3. 从“请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来“自中心化”之行动过程,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
4. 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5. 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2,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6. 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録·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7. 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台大出版中心,2009年
8. 《道学的病理》,商务印书馆,2007年
9. 《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
10. 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 《天人.人际.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
12. 《道家四杰箴言录》,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论文:
1. “第三种文明”的人类意义,探索与争鸣,2023年
2. “化道为术”与“化术为道”,历史教学,2023年
3. 《丸山真男与李泽厚对谈录》读解,读书,2023年
4. 如何直面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话语体系,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
5. 关于近现代中日关系本质的再省察,近代史研究,2023年
6. 中日学者的世纪对谈与相关重大问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7. 走近朱舜水,读书,2022年
8. 变局时代的世界:“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立场对调?,探索与争鸣,2022年
9. 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他山经验与自我实践,学海,2022年
10. 丸山真男对日本“超国家主义”的学理解构,外国问题研究,2022年
11. 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与历史唯物主义新知,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
12. 法家平议,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
13. 儒学史上的“脱儒入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
14. 朱舜水“东夷”褒贬的初衷与苦衷,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15. 从近代化到近代性:日本新旧宪法的思想史解读,历史研究,2021年
16. 丸山真男的学术研究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
17. 抗日不需要神剧:日军家书如是说,读书,2021年
18. 从大历史观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9. 中共在抗战中的国际生存环境,外国问题研究,2021年
20. 身边的历史,随笔,2021年
21. “沟口雄三之问”与部分日本学者的二战说辞,北大德国研究,2021年
22. 抗战中的中共和日共关系侧记,世界历史,2021年
23. 《论语》与乡土中国的密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24. “封貢體制”的制度淵源與東亞伸展始末——兼談秦漢以降無封建說,思想史研究,2021年
25. 明清时期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实态——以中朝、中日关系为核心,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
26. 汉字的变与不变和正统的争与不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27. 从“道理”到“物理”——日本近世以来“化道为术”之格致过程(原著自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28. 丸山真男的原爆体验与“十五年战争观”,读书,2020年
29. 永远的读者,我与《读书》,2020年
30. 历史研习的大苦与至乐——韩东育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20年
31. 作者的学养与编辑的修为,抗日战争研究,2020年
32. 交流视域下亚洲文明的发展,光明日报,2020年
33. 民间外交与文化共享对构筑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意义 ——对中日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若干思考,日本学刊,2020年
34.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外国问题研究,2020年
35. 东亚的现场,读书,2019年
36.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ua-Yi System in East Asia,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SE,2019年
37. 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
38. “化道为术”与日本哲学传统,哲学研究,2018年
39. 东亚的近代,读书,2018年
40. 明治前夜日本社会的体制阵痛,日本学刊,2018年
41. “学术戍边”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2018年
42. 善于突破“学术岛链”,人民日报,2018年
43. 德川幕府后期日本财政改革的正当性悖论,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
44. 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相关思考,不忘初心 走向未来,2017年
45. 前近代の日中思想界における「制心」問題,北東アジア研究,2017年
46. An Analysis of Japan's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over the Seven Postwar Decade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7年
47. 从“请封”到“自封”——对日本“自中心化”过程的立体观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48. 日本对“他者”的处理模式与“第一哲学”缺失,哲学研究,2017年
49. 东亚的殷魂,读书,2017年
50. 日本拆解“宗藩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虚实进路——对《中日修好条规》的再认识,近代史研究,2016年
51. 东亚的表达,读书,2016年
52. 前近代中日学界关于“制心”问题的讨论,哲学研究,2016年
53. 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吉林日报,2016年
54. 如何突破“学术第一岛链”,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
55. 东亚世界的“落差”与“权力”——从“华夷秩序”到“条约体系”,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年
56. “德”与前近代东亚世界的中国站位,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
57. 周孔“金律”的倾危与“均衡”转化方案,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
58. 战后七十年日本历史认识问题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
59. 东亚的礼争,读书 ,2015年
60. 朱舜水“拜官不就”与“明征君”称号——兼涉“甲午战争”前后的“复明”舆论,中国史研究,2015年
61. 丸山真男“原型论”考辨,历史研究,2015年
62. 离奇解释掩盖不了侵略者暴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3. 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
64. 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社会科学战线 ,2014年
65. 思归的游魂,读书 ,2014年
66. 甲午战后日本的思维惯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7. 关于日本“古道”之夏商来源说,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
68. 东亚的生态,读书 ,2013年
69. 拨开近现代日本对外战争的迷雾——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韩东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0. 日本对外战争的隐秘逻辑(1592—1945),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
71. “壬辰倭乱”与明廷的“朝鲜保全”,读书 ,2012年
72. 关于朱舜水‘日本归化’问题的再思考,朱舜水与近代日本儒学的发展,2012年
73. 荀子“性恶论”的政体改良指向,哲学研究,2012年
74. 沉湎于“曾经世界”的东亚史研究,读书 ,2011年
75. 中国传统的主体价值与未来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1年
76. 华夷秩序的发生逻辑与早期展开,思想史研究,2011年
77. 东亚研究的问题点与新思考,社会科学战线 ,2011年
78. 关于前近代东亚体系中的伦理问题,历史研究,2010年
79. 谒余姚,读书 ,2010年
80. 日本近世学界对中国经典结构的改变,社会科学战线 ,2010年
81. 法家的发生逻辑与理解方法,哲学研究,2009年
82. 关于“武士道”死亡价值观的文化检视,历史研究,2009年
83. “去中心化”的“中心化”,读书 ,2009年
84. 朱舜水在日活动再考,古代文明(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5. 东亚的乡愁,读书 ,2009年
86. 日本“古学”与“国学”的各自分工及学理关联,求是学刊 ,2009年
87. 寻找池田哲学的原点——以两部对话录为核心,哲学研究,2009年
88. 本尼迪克特和贝拉之后——霍尔及其日本研究的史学诉求,二十一世纪,2008年
89. 福泽谕吉与“脱亚论”的理论与实践,古代文明(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0. 东亚的心胸,读书 ,2008年
91. 两种“实学”的相遇与江户日本的“去中华”由绪,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92. 朱舜水在日活动新考*,历史研究,2008年
93. “国际公法”和“朝贡体系”的遭遇与变容,思想史研究(日本),2008年
94. “华裔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95. What Anti-Japanese Protests Tell Us:Pahtology of East Aisa & America,SPOTLIGHT(日本),2007年
96. 也说“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读书,2007年
97.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关于东亚近世“华夷观”的非对称畸变,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
98. 第三种传统,书城,2007年
99. 明清鼎革之际东亚“华夷观”的演变,思想史研究,2007年
100. 法家“契约诚信论”及其近代本土意义,古代文明,2007年
101. 两个“八.一五”,读书,2006年
102. “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
103. 道德“金规则”的事实与想像,思想史研究,2006年
104. 日本“京学派”神道叙事中的朱子学,求是学刊,2006年
105. “八千天日记”中隐藏的近世日本,历史研究,2006年
106. 山鹿素行著作中的实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联,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
107. “三教合流”与儒学主旨的淡出:关于道学处境的在思考,思想史研究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2005年
108. 东亚的病理,读书,2005年
109. 历史上东亚的儒学对话及其现代意义,日本学刊,2005年
110.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历史研究,2005年
111. 《新时期新史学》座谈纪要,史学集刊,2004年
112. 儒学的宗教化与帝国日本,读书,2004年
113. 探寻德川儒教的真面目-读黑住真:《近世日本会的儒教》,二十一世纪,2004年
114. 中国古代非自由传统与道德走势,二十一世纪香港网络版,2004年
115. 中国传统“平衡论”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
116. 海保青陵与日本近世新法家,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论集,2003年
117. 日本“圣人观”中孔子地位的两难,二十一世纪,2003年
118. 老子17、18章中的焉、案、安字究作何解,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
119. 江户日本与真正的“儒法之争”,读书,2003年
120. 《老子》17、18中“焉”、“案”、“安”字究作何解,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
121. 日本近代化论在“时空”定位上的两难,日本学刊,2003年
122.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日本徂徕学的一个解析,日本学论坛,2003年
123. 徂徕学与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历史研究,2002年
124. 丸山真男的“原型论”与“日本主义”,读书,2002年
125. 徂徠学派与法家的“人情论”,日本学刊,2002年
126. 中日两国道德文化的形态比较,二十一世纪,2002年
127. 《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史学集刊,2002年
128. 海保青陵“合理主义”的经路与韩非子,思想史研究日本,2002年
129. 丸山真男学术立论中的事实与想象,日本学论坛,2002年
130. 从“脱儒人法”到“脱亚人欧”,读书,2002年
131. 关于徂徕“祖型”的再探讨,思想史研究,2002年
132. 迟来而未晚,读书,2000年
133. 中国法家与日本“徂徕学”,东方文化,2000年
134. 海保青陵的思想与法家,日本伦理思想中的中国文化要素,2000年
135. 韩非著《解老》《喻老》时“五千言”是否已为《老子》—兼论司马迁判断的实在性,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
136. 《郭店楚墓竹简.太-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1999年
137. 殷民入周的变与不变,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
138. 不全与大全—庄子“残疾论”诀微,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
139. 中国文化现象的内平衡与外平衡,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
140. 有是有限无是无极,史学集刊,1997年
141. 中国史研究亟待走出误区,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
142.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理论极限,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
143. 庄子灵肉哲学层次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4年
144.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意,史学集刊,1994年
145. 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
146. 中国奴隶制与古史分期,历史理论基本问题,1994年
14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东亚发达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传统与时代,1994年
148. 中国佛教(一)汉地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史纲,1994年
149.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范式与中国史研究的事实思考,东师史学,1994年
150. 中国古代临终关怀问题初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
151. 面向市场经济深化史学改革--要把握历史学的命脉,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
152. 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纲要,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
153. 心治身治与法治,史学集刊,1993年
154. 同构社会——儒家成功之谜,孔子与儒学研究,1993年
155. 异性的双向排挤与需求,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
156. 儒家“尊老”思想中的自然情感原则,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
157. 晋文公的“节用”与霸业的成功,文史研究,1990年
158. 颜回.道义.儒家士子的独立人格,史学集刊,1990年
159. 诸子的人兽观理论与学说分合,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
160. 宣王“不籍千亩”刍议,松辽学刊,1988年